Tag: mike myers
-
新奢華.六零時尚.理想住屋
由德國Koelnmesse GmbH所主辦的科隆傢俱展﹝imm cologne﹞﹝圖1﹞﹝註一﹞,從1949年開辦至今,儼然已成為每年傢俱工業與室內設計產業的一大盛事。傢俱設計是一門結合時尚、工藝、科技、文 化…等等的複雜產業,今年的科隆傢俱展最大的特色是,從工業革命及包浩斯以來,追求大量生產的布爾喬亞品味設計已不復見,而普遍取代的則是所謂的「新奢 華」﹝New Luxury﹞的崛起,有別於傳統的宮廷奢華或後現代奢華,「新奢華」所強調的是對品質與設計的精挑細琢,而不是社會地位、產品價值的宣示,「新奢華」代 表另一種個人化獨特美學思維的開啟,當然,也因此,傢俱的造型也因為跟著時尚科技的結合,而變得更加有趣,更適合多功能的當代生活需求。 圖1:2007年科隆傢俱展,拍攝:Iris Chu 「六零時尚」﹝Sixties Feeling﹞是2007年科隆傢俱展在「新奢華」風潮引領下的另一個特色,圓滾滾的蛋型傢俱、有機造型的傢飾擺設,以及花草樣式、幾何圖形的圖騰設計 幾乎隨處可見,從Morroso、Varia、MGX、Ligne Roset、Nanoo的展覽現場所呈現的多樣趣味﹝圖2-5﹞,不禁令人強烈感受到六零年代的搖擺風華再現,解放空前;其實「六零時尚」在時尚界早已經 不是一件當下的流行,包括Marc Jacob等服裝設計師早在1997年即開始發表相關創作,同時也預測「六零時尚」將會是未來的時尚主題; 同年,在Mike Myers的Austin Powers系列電影﹝圖6﹞﹝註二﹞,也看到了六零復古時尚的再現;電影中,Mike Myers成功地將六零年代無憂無慮的顛覆思維與Austin Powers浪蕩不羈的人物性格巧妙結合,充份詮釋了六零年代因反甘迺迪、反種族、反越戰等人類社會動盪所產生的嬉皮文化反差與衝擊洗禮;「六零時尚」所 引領的時尚其實是反歷史、反體制,以及顛覆傳統、回歸真實,它反映的是人們對體制最深層的抗議反思,因此它其實是跳躍時空的,在歷經冷戰、蘇聯解體、中國 改革開放、歐盟一統的九零年代末期,「六零時尚」的出現,無疑是重新給予了人們一個美麗新世界的全新憧憬。就像是Austin Powers以六零年代的意識在九零年代甦醒,世界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他對歡樂時尚的信仰,反而因之而改變,正如同時尚服裝設計大師Karl Lagerfeld所言:「六零年代的影響力其實一直在持續,因為那是個無憂無慮的快樂年代,它代表著自由解放!」。 圖2:2007年科隆傢俱展Morroso展場,拍攝:Iris Chu 圖3:2007年科隆傢俱展Vitra展場,拍攝:Iris Chu 圖4:2007年科隆傢俱展Walter Knoll展場,拍攝:Iris Chu 圖5:2007年科隆傢俱展Lintloo展場,拍攝:Iris Chu 圖6:Austin Powers in Goldmember,取自於:www.austinpowers.com 「六零時尚」所呈現的有機造型,也展現在Zaha Hadid﹝註三﹞針對2007年科隆傢俱展所設計的「理想住屋」﹝Ideal House﹞主題展覽﹝圖7,8,9﹞;「理想住屋」一直是科隆傢俱展的重頭戲,除了展現當下的住宅設計趨勢之外,同時也在探索透過不同領域、不同國籍的 設計師觀點所詮釋的未來住居文化,過去受邀的設計師包括來自於紐約的Karim Rashid、巴黎的Ronan & Erwan Bouroullec、鹿特丹的Hella Jongerius、米蘭的Patricia Urquiola…等等,而 2007年則是邀請了倫敦的Zaha Hadid,以及東京的Naoto Fukasawa﹝深澤直人﹞等兩位設計師參與;有趣的是這兩位的組合,Zaha Hadid是以建築師的觀點詮釋「理想住屋」,而Naoto Fukasawa﹝註四﹞則是以產品設計師的觀點看待「理想住屋」﹝圖10,11,12﹞,因此,雖是同一個展覽、同一個主題,但我們卻深刻地感受到同時 來自於當代前衛理論建築與潔白簡約時尚的雙重衝擊。 圖7:Zaha Hadid:2007科隆傢俱展「理想住屋」,取自於:www.designboo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