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Venice Biennale)剛在9/14/2008開展,預計展覽至11/23/2008。今年的展覽主題為:“Out There: 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根據策展人Aaron Betsky的說法,他認為:「所謂的“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即為當代的建築必須從過去的建築物(building)思維中完全解放,進而專注于更接近人類社會的中心論述」,因此,本屆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便在這樣的立論之下,透過許多裝置、視覺、實驗…等傳達全新的當代建築概念。
如同以往的雙年展,第11屆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依然是一個壟罩著明星建築師光環的朝聖活動,現場展示了包括:Asymptote、Atelier Bow Wow、Coop Himmelb(l)au、Diller Scofidio+Renfro、Frank O. Gehry、Greg Lynn、MVRDV、Thonik and UNStudio…等等著名建築師的裝置作品,企圖為Aaron Betsky的“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宣言定義一個時代註解。
圖片來源:www.core.form-ula.com。
明星建築師之一的Asymptote在今年展出了三個以玻璃纖維灌鑄的大型住宅模型,展題為:“Prototyping the Future: Three Houses for the Subconscious”,根據Asymptote的主持建築師Hani Rashid的說法,這三座模型所想表達的是數位時代的反向思考,當數位科技解構人性的趨勢愈形顯著之時,人類所必須思考的應是如何將科技與自然完美結合,而非一味地倡導回歸自然或持續加深之間的衝突,因此,未來的人類生活與科技之間的關係應當是緊密相連,科技將會協助我們思考、製作,進而創造整個世界,而此次Asymptote的作品便在於預言此一未來的居住形式(註一)。
除了明星建築師之外,展覽現場也有一些非建築師提出的裝置作品,例如“AirXY: From Inmaterial to Rematerial”便是由M-A-D,一家位於美國西岸的品牌視覺溝通設計公司所創作的多媒體裝置藝術,裝置本身的主要概念為希望藉由即時互動影像、迷霧、光線,以及聲音,呈現所謂介於之間(in between)的短暫建築;有別於Asymptote的「形式」裝置,此次M-A-D的實體裝置則僅僅只有一面牆,但有趣的是這是一座螢幕牆,M-A-D透過這面螢幕牆,除了用來記錄時間之外,同時也反應過往訪客的即時互動影像,而牆的背面則是一連串的地板投影,及瀰漫的煙霧所構成的虛幻空間,隨著訪客的互動,忽前忽後、時而有邊、時而無際…基本上,M-A-D透過了這個裝置,生動地表達了時間與空間的即時互動關係。
圖片來源:www.airxy.org。
同樣都是在探討未來的建築與空間型式,Asymptote與M-A-D雖然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手法策略, 但對於科技的認同卻是一致的,一則是藉由科技創造更先進的居住形式,另一則是藉由科技創造的互動體驗的虛擬空間,有別於好萊塢的電影製片的悲觀取材,建築師一向是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而對於科技的態度也因此趨向於應用整合,而非厭惡排斥,因此,藉由建築創作所產生的烏托邦也相對地帶給人們更多對未來的憧憬。
註一:Heni Rashid的訪談文見: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 Asymptote at the Venice Biennale。
註二:AirXY官方網站見:www.airxy.org。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