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space

我持續關注的議題如下,有些是我想做的,有些是正在做的,寫下來或許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啟發:

War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這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拿過的一門課,教授是荷蘭籍的建築史學家:Jos Boseman。“War and Modern Architecture”是一堂影響我非常深遠的討論課,因為,他啟發了我對建築史的閱讀樂趣,特別是現代建築史。當然這不只是一堂討論現代建築史的課,而是一堂剖析戰爭與現代建築發展與人類社會影響的課;“Léon Krier, a Nazi Sympathizer.” – 是我的論文主題,主要內容在探討盧森堡建築師Léon Krier與納粹御用建築師Albert Speer之間的後現代古典型式辯證;Léon Krier,後現代歷史主義的最佳代言人,終其一生都在倡導重建歐洲城市的都市理論(The Reconstruction of European City),他認為所有歐洲城市,無論是建築形式,或都市規劃都應回歸至古羅馬時代的城市風貌;其後,Krier為了持續捍衛他的理論主張,在1985年出版了一本名為:“Albert Speer:Architecture 1932-1942”的建築師作品集,書中對希特勒的御用建築師Albert Speer的建築成就多加表揚,並建議大家應該以專業的觀點肯定Albert Speer在新古典建築形式上的貢獻,不應執著在她身為戰犯的的歷史原罪上,當然,Krier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說法不一,一則是Krier的初衷其實只是要Albert Speer的成就背書,完全忽略Albert Speer的納粹身分,另一則是Krier試圖混淆意識形態,期望藉由極端的例證,操弄歷史的真相,以鞏固其於後現代古典建築理論的立論基礎;我的研究則比較傾向於後者,因為我從Léon Krier的歷史態度,延伸至其他歷史學家,像是Charles Jencks、Kenneth Frampton、Sigfried Giedion…等等,無一不在其撰史的字裡行間,表露出上帝的語調,創造歷史之人,必然可宰制文明,因此,從史觀的角度來看,Léon Krier其實並不罪惡,因為他只是在重複其他人也在做的事。

從Albert Speer的建築其實也引發出另一層次的論述:統治權力與建築象徵的絕對關係;希特勒的紐倫堡計畫,完全展現了集權獨裁的景象,而同樣的建築型式,似乎也展現在美國的華盛頓D.C.,甚至是Philip Johnson在紐約的Lincon Center,一是納粹法西斯,一是民主美國,但在建築形式上所呈現卻充滿著異曲同工之妙?而這究竟是法西斯建築?抑是建築法西斯?

The Global Microbrand

全球微型品牌,The Global Microbrand — A small, tiny brand, that “sells” all over the world;這是由Hugh Macleod於2004年提出的理論,Macleod認為在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時代,全球微型品牌的建立門檻也相對地容易許多,例如擁有百年歷史的英國倫敦Holland & Holland手工訂製獵槍公司,過去的業務範圍僅限於當地的客戶,但現今透過網際網路,其銷售對象已遍佈全球。過去,手工定製的產業,往往因為產能規模的局限,只能夠做當地的業務銷售,也因此,其品牌能見度也相對地侷限於某個區域角落,但在今天由網際網路所架構的全球化時代,手工訂製卻有了新的的定義,因為網際網路的普遍,其產品可輕易地為全球任何區域的人所擁有,同時,也因其產品的手工限量特性,反而造就了其品牌的獨特典藏傳承價值,並進而成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其他例子像是義大利的訂製腳踏車、法國的頂級起司、蘇格蘭的私釀威士忌…等等,因此,整個全球微型品牌的立論其實不只是在宣揚網際網路的便利性,而是在探討一個結合在地文化與全球品牌的全新文化操作,進而打破文化的實體區域疆界,重新塑造全新的全球文化認知。

因此,對我而言,整個全球微型品牌的概念正好解釋了台灣當前文化創意產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提供未來開發全球市場的策略參考,當然,我的思考範疇也會因此專注在如何透過文化操作,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創造蘊含獨特傳承價值的全球精品品牌。

Second Life

我一直想要盡早完成我在Second Life的Private Villa,開始建構我的虛擬生活。Second Life是由Linden Lab於2003年創建的3D線上社群網站,在Second Life的虛擬世界裡,你可以或走、或跑、或跳,甚至任意飛翔,從傳統市集到Disco Club,從圖書館到Casino,四處遨遊,你也可以參加U2的線上演唱會,BBC的線上音樂會,甚至是觀賞X-men第三集的全球首映。Second Life其實就像是一個真實社會的縮影,她甚至發行一種名為Linden(L$)的虛擬貨幣,用於進行虛擬交易,你可以在Second Life裏使用Linden購買服飾、刺青、道具、房子、土地…各種你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想像得到的東西,當然你也可以靠販賣產品、提供服務賺取 Linden,而且,最後你還可以將虛擬市場內的Linden兌換回真實的美金,延續虛擬經濟(按:最近的匯率約為 US$1 兌換 L$275)。根據PopSci.com的統計,截至2006年,Second Life內至少有3,000位每年賺取US$20,000或以上的「企業家」,而整個Second Life經濟體系的生產總值估計已高達USD$64,000,000。

當然,除了思考如何在Second Life賺錢之外,我更有興趣的是如何連結真實世界與Second Life的商業活動。現實中其實已經有許多知名品牌已經在Second Life開設旗艦店,例如Adidas、Nike、Toyota、Microsoft…甚至Chanel也選擇Second Life作為2007年春夏發表會的舞台,根據SocialSignal.com的統計,2007年3月,Second Life的官方統計人口約有四百六十萬人左右,而其中屬於常態的使用者約有一百六十萬人,因此,就台灣許多經營全球市場的中小企業而言,Second Life無疑是一個可考慮的品牌行銷通路。

Mai’ban Wiki

知識,在我的學習理一直是一個毫無保留的分享,而Wiki,維基的出現,則可以讓我的分享極大化。品牌行銷的相關知識在華語世界裡一直是屬於相對的少數資源,因此,若能建構一個以品牌行銷知識分享為基礎的維基平台,對整個華人產業必然是一件加分的事。誠如維基百科的創辦人Jimmy Wales所認為,維基的出現是一種社會革命(social revolution),而不是技術革命(technological revolution),因此,建置一個平台是容易的,但集眾人之力量是難的,買辦在2008年初已架設了一個維基平台,Mai’ban Wiki,但是如何開始的計畫,卻還在持續摸索中,直到現在。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