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發佈:《從康定斯基到當代人機互動設計:UI/UX 跨產業應用與未來趨勢》

《從康定斯基到當代人機互動設計:UI/UX 跨產業應用與未來趨勢》是我多年研究與實務經驗的整合成果,也是我對設計史與當代科技倫理長期思索後的結晶。這本書的出發點,是我始終心中的疑問:設計究竟在思考什麼。設計不只是形象、工具或產業,而是認知方式。它影響人類如何感知世界、如何溝通、如何決策,甚至如何理解自身的存在。從藝術到科技的跨越,從感性到理性的轉換,構成了這部書寫的思想結構。

數位場域中的捕獲與生成:區塊鏈與 GitHub 結構拓撲分析

區塊鏈(Blockchain)與 GitHub 不僅是信息技術的里程碑,也深刻改變了當代社會的組織與生產模式。區塊鏈以去中心化與數據不可篡改性挑戰傳統權力結構,包括金融中介與國家機構;GitHub 則作為開源協作的基礎設施,展示集體生產與知識生成如何透過高度網絡化的配置(Agencement)運作。數位技術的出現促使哲學重新思考權力、組織與生產的本體論基礎。

Gilles Deleuze(1925–1995)在二十世紀末預見了這場轉變。在〈管制社會的後記〉(Postscript on the Societies of Control, 1992b)中,他指出權力正從 Michel Foucault(1926–1984)所描述的規訓社會(Societies of Discipline)轉向管制社會(Societies of Control)。

Duolingo 擬人化哲學下的情感算法、治理性與數位異化

在數位時代,「陪伴」與「關係」成為界面設計的核心語彙。Duolingo 的綠色貓頭鷹 Duo 展現了情感設計與權力技術的交織:語言學習的過程被重新編碼為情感互動與數據生成的場域。Duo 不再是單純的吉祥物,而是具備社交存在感與行為回饋能力的 AI 代理,使學習行為逐漸被引導進入情感依附與自我規訓的迴路。本文從「情感演算法」(Affective Algorithm)、「治理性」(Governmentality)與「平台資本主義」(Platform Capitalism)三個理論框架出發,探討 Duolingo 如何以溫和的權力與情感綁定機制,將使用者的學習活動轉化為可被優化、操控與剝削的數位勞動。

格式塔心理學在網路銀行 UI/UX 設計中的策略應用

網路銀行介面設計的挑戰在於平衡複雜的金融邏輯、高密度的數據呈現,以及用戶對資金安全的高度期望。使用者對金融服務的認知負荷容忍度極低,任何視覺混亂都可能迅速削弱信任。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指出,人類大腦傾向於將視覺元素組織成有意義且結構化的整體,並透過心理捷徑簡化資訊。這些原理為設計師提供了將繁複金融數據轉化為清晰結構與可辨識模式的思考框架。

當代金融科技 UI/UX 設計:從體驗優化到信任重塑的策略研究

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中,金融科技(FinTech)已成為重塑全球金融服務版圖的核心力量。在這場變革中,單純的技術優勢已不足以取勝;使用者介面(UI)與使用者體驗(UX)設計,正從可有可無的附加功能,躍升為金融科技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競爭的決定性戰略武器。分析結果顯示,金融科技產業已將卓越的 UI/UX 設計從「可選功能」轉變為與傳統金融機構競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