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發佈:《從康定斯基到當代人機互動設計:UI/UX 跨產業應用與未來趨勢》

《從康定斯基到當代人機互動設計:UI/UX 跨產業應用與未來趨勢》是我多年研究與實務經驗的整合成果,也是我對設計史與當代科技倫理長期思索後的結晶。這本書的出發點,是我始終心中的疑問:設計究竟在思考什麼。設計不只是形象、工具或產業,而是認知方式。它影響人類如何感知世界、如何溝通、如何決策,甚至如何理解自身的存在。從藝術到科技的跨越,從感性到理性的轉換,構成了這部書寫的思想結構。

從瑞士國際主義的理性結構到 Bootstrap 的動態框架

瑞士國際主義(Swiss International Style),又稱國際主義排版風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於 1940 至 1950 年代興起於瑞士蘇黎世與巴塞爾,是對戰後歐洲視覺環境中混亂與主觀表達的理性回應。設計師期望透過清晰的結構與秩序恢復溝通的精準與效率。風格的形成延續了早期現代主義的思想脈絡,特別受到德國包浩斯(Bauhaus)的功能主義與荷蘭新塑形主義(De Stijl)幾何抽象原則的影響。它主張形隨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運用普遍且非個人的視覺語言表達訊息,並以嚴謹的網格系統、無襯線字體與清晰的版面關係建立理性與中立的設計語法,成為現代平面設計的重要基礎。

垂直韻律:從認知科學到 CSS 實作的深度解析

垂直韻律(Vertical Rhythm)是網頁與介面設計中不可忽視的核心原則,其目的是確保所有垂直排列的元素,包括文字行距、標題、圖片與內容區塊,皆遵循一致且規律的垂直間距節奏。這種節奏感如同音樂中的拍子,能在視覺上營造整齊與和諧的版面,引導使用者的視線自然地向下流動,進而提升整體的閱讀流暢度與資訊理解效率。

垂直韻律的重要性不僅止於美學層面,更深層地關係到可讀性(readability)、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與使用者體驗(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