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 Kaufman 的電影作品,《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在當代電影理論中佔有獨特地位,因其對身份、主體性與現實本質的深刻探討,使得他的電影美學與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Jean Baudrillard(1929-2007)和 Jacques Derrida(1930-2004)等後結構主義哲學概念產生共鳴。該片標誌著 Kaufman 對其方法論的極致提煉,通過對超現實主義(Surréalisme)的持續而微妙運用,以及對「殘酷現實主義」(Cruel Realism)的極端追求,模糊了虛構與現實之間的界線。